上海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上海大学

[切换城市]
上海站> 上海教育> 上海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信息

上海中医药大学

英文名: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 简称:“上中医” 所在地:上海 院校代码:10268 类型:医药类/理科类/考研院校

市属重点特色院校
  • 上海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上海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止2013年11月,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2名,国家“973”教学楼首席科学家5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提名奖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上海市地方千人计划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3名,东方学者15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5名,上海市教委领军人才1名;海外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5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陈凯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胡之璧 长江学者(1名):王拥军 千人计划(2名):陈棣、徐宏喜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5名):陈凯先、刘平、房敏、吴焕淦、王拥军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15名):李医明、程晓东、周里钢、陈棣、张腾、黄爽、陈瑜、贾伟、Yang.K.Xiang、袁作彪、赵明、李医明、吴晓俊、童青春、李信达 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严世芸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基础教学团队(严世芸、方肇勤,2008年)、针灸学探究性学习改革与实践教学团队(徐平,2009年)

  • 葛林宝
  • 葛林宝,男,1951年11出生。197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伤科毕业。1986年—198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进修,完成硕士学位主要课程。业务职称为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1977年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院工作,师从全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杨永璇,深得师传,所整理的《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获得了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三等奖。另外在临床中开展了《絮刺火罐治疗痹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该课题获上海市2003年度的科技成果。在临床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第一作者发表了论文16篇,另有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18篇。参加编写了《实用针灸泌尿学》《针灸小百科》等针灸著作5部。  在临床上“师古但不泥古”,广泛吸收各家之长,常能另订方案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疗效明显。特别是开展针灸及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神经损伤、疼痛、头痛、面瘫以及慢性泄泻、消化不良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很有体会。  中标课题共有7项。主要进行痹症、脊髓损伤及中风的实验研究。负责筹建规范的实验室2个。
  • 韩政
  • 韩政,男,1952年出生,浙江慈溪人。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肝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肝胆学会委员、肝科著名老中医韩哲仙主任医师之传人。  主要从事肝胆疾病的临床研究和科研工作。曾随韩哲仙老中医临诊十余年(韩老系首批全国500名指导老师之一,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本人在继承和发扬韩老50余年治疗肝胆疾病的学术经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运用清、通、消、补四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方面尤为明显。  曾发表论文多篇,例《软肝化瘀通下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0例》,《清利活血汤治疗慢性肝炎90例临床观察》,《韩哲仙老中医治疗乙型肝炎临床总结》,参与编写《韩哲仙治肝经验录》一书等。目前在研院级课题:乙肝冲剂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 韩向辉
  • 韩向晖,女,1973年11月出生,硕士,副研究员。1991年至1994年于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就读,1995年至1998年在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任教师,1998年至2001年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攻读药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6年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任助理研究员,2006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研究所,2009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攻读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及转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本人具有多年的科学研究经历,在研究工作中,表现出清晰的科研思路和扎实的科研功底,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课题的业务能力和科学素养。先后承担上海市教委项目“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细胞凋亡在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清肝活血方调控机制的研究”、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络病理论在外科疑难病治疗上的应用与机理阐释”子课题等3项课题;参与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上海市教委曙光跟踪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  先后在国内较高水平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SCI收录论文1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代表论著有:(1) Astragaloside IV regulates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subunit expression in rat ischemia-reperfusion ventricular myocytes.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 (2) PERK/eIF2α通路在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3)Combined neoglitazone-insulin therapy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and chronic treatment of neoglitazone on DB/DB mice.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  2008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起担任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中医药实践工作站学生导师;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专利2项;参与复黄片、乳移平等新药申报工作;协助指导多名硕、博研究生完成毕业课题。
  • 韩峰
  • 韩峰,主任医师。上海市人,1946年7月生。197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本科。  现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外科病区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肝胆胰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和《抗癌》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上海市胆道疾病会诊中心专家。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上海市医学会普陀区分会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普外科专业工作三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重症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和消化糸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有较高造诣。对乳腺癌的诊治按NCCN规范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累计施行各类疑难和大型手术超过5000例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右半肝切除术、门脉高压联合断流/分流术等复杂手术有丰富的经验。完成临床科研课题多项,曾获江苏省卫生系统新技术应用叁等奖、上海市科技成果和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多年来在国内各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常用手术图解》和《外科程序诊断》已由江苏科技出版社于2003年1月及2007年2月出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郭裕
  • 郭裕(1961-),男,上海人,主任医师,副教授。现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眼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现为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工作,特别是针对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和研究一些目前西医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都无理想疗效的疾病,比如嗓音疾病、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等。先后负责完成院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完成局级科研项目(与曙光医院合作)1项。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创制了医院制剂“开音合剂”用于喉部疾病的治疗,创制了“耳鸣滴剂”用于治疗耳鸣耳聋,首创了穴位注射疗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全面应用。开展和研究了雷火灸疗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作用。  主编《眼耳鼻咽喉科宜忌》、第一副主编《嗓音疾病的中医防治》、参编耳鼻喉章节《现代中医免疫学》、参编耳鼻喉科章节《中华现代食疗药膳手册》、参编《喉癌康复指南》、参编《上海市中医耳鼻喉科诊疗常规》。
  • 郭永洁
  • 郭永洁,女(1953.8),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营养食疗研究室主任。全国中华医学会中医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药膳食疗协会委员。197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1989年获硕士学位。  任《老年病中西医治疗》、《中医食养食疗学》、《中医饮食美容学》主编;任《中医古典临床精华》副主编;任《温病学说之研究》、《中医经典选读·温病学》、《温病学·案例版》、《中医临床“三基”手册》编委。  曾承担并完成市教委课题多项,参与中管局课题、卫生局课题多项。其中“智能药穴导入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IL00127906.8。主持“温病训练系统”、“中医食疗网络”等课件。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
  • 郭修田
  • 郭修田,男,1969年9月出生,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陆金根工作室成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肛肠病。  2004年加入龙华医院中医肛肠科教研室,开始从事研究生指导小组工作,历年来先后协助陆金根教授、曹永清主任医师指导在中医肛肠病专业中的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已毕业硕士5名、博士2名。  师从上海市名中医陆金根、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肛肠病工作17年。擅长环状混合痔、肛裂、复杂性肛瘘等疾病的诊治。对肠道内科疾病的治疗亦有一定的研究如炎性肠病的治疗。先后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局课题、国家中管局百项诊疗技术推广项目、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等多项研究。目前主持上海市教委课题1项,上海市卫生局课题1项。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院级课题1项,作为第二负责人主持局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部局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5部。  近五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著作  1.郭修田,曹永清,黄鸿翔.截断结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6):64-65  2.郭修田.痔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4, 24(9): 3436.  3.郭修田,徐昱旻,王琛.陆金根教授肛肠病手术经验撷萃.中医杂志,2003,44(10):258-259  4.郭修田,黄鸿翔,曹永清,等.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1):10-13  5.郭修田,徐昱旻,王琛.痔术后大出血的原因探讨及防治.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6):497-498  6.黄鸿翔,王琛,郭修田,等. 痔瘘术后疼痛原因探讨及防治.河北医学, 2004,10(9):828-829  7.王明华,唐一多,郭修田,等. 拖线法治疗婴幼儿低位单纯性肛瘘21例.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3):231-232  8.何春梅,曹永清,郭修田,等.陆金根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经验.中医杂志,2005,46(11):817-818  9.孙彦辉,曹永清,郭修田.随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环形肛瘘.山东中医杂志,2007,26(4):276-277  10.孙彦辉,曹永清,郭修田.成功救治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体会.四川中医杂志,2007,25(5):70-71  参与完成的课题  1、《隧道式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获上海市第六届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 项目第五负责人  2、上海市卫生局 《线管引流法在治疗复杂性肛瘘中的推广应用》 2005.1 ~ 2005.12 项目第三负责人  3、上海市科委 《复黄片对肛肠疾病止血作用临床研究》 2001.6 ~ 2003.6 成员  获奖成果  1、隧道式拖线术在复杂性肛瘘应用中的研究(第五完成人)  获2005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  2、隧道式拖线术临床应用研究(第六完成人)  获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目前在研课题  1、温和灸对大鼠肛瘘术后创面组织修复血管生成及微循环的影响。上海市教委(第一负责人)2008.01 -2009.12  2、截断结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研究。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第一负责人)2008.04 -2010.04
  • 郭忻
  • 郭忻(1952—),女,山西洪洞县人,医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的研究,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发等。先后负责各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市科委课题4项,教委课题2项,横向课题1项,参加各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中药复方防治哮喘的药效,以及复方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中药外用复方制剂对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并建立了较为可行的迟发性哮喘模型和过敏性鼻炎模型。对传统方剂以及《伤寒论》中的部分常用药对的配伍与药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98年通过成果鉴定。申请并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编写《中药学》21世纪中医高等院校教材、《临床中药学》(精编教材,《现代中药临床图志》,以上均任副主编。参编《临床中药学》七年制规划教材,《大辞海》(医药科学卷),《中药文献学》,《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二版)等全国教材和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20余篇(通讯作者2篇,余为第一作者。已培养博士5名,硕士1名。
  • 顾耘
  • 基本情况:  顾耘,女,45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主任、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论文及专著:  发表论文、论著42篇,其中SCI论文2篇;参与著作编写9部(1部为副主编,6部为编委).主要论文:Synaptic plasticity,AMPA-R trafficking,and Ras-MAPK signaling.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7 Jul;28(7):928-936;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Research in Atherosclerosis with Chinese Herbs. Wiener Klinische Wochenschrift The Middle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 Suppl(1):S65  主要学术兼职:  徐汇区老年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瘀证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委员;老年病分会委员;中青年学术研究分会委员;上海老年学会老年保健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络病研究会上海市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情况:  199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青年后备专家,享受特殊津贴;1997年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200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青年业务专家擂台赛第一名;2009年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10年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青年名中医。  科研课题情况:  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部市级课题近16项。主要课题:市教委课题(课题编号:04CB05) 补肾益气法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子课题(课题编号:2010CB530405) 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卫生局课题 软脉煎抗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信号分子的研究等。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  通讯地址:  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干部病房(200032)
  • 顾希钧
  • 顾希钧(1950.1-), 男, 上海, 药学学士, 主任药师, 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药剂科主任, 龙华医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上海市药学会理事;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药理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编委;《中国药房》编委等。  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包括:1.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2.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问题3.临床药学的合理用药研究。参与协作多项研究课题工作,如上海市卫生局中药新药研发项目:复方自身清颗粒治疗轻中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药研究。  发表文学术论文数篇,代表作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滴眼液中秦皮甲素的含量》、《一只黄花不同采收季节的含量测定》、《1999-2003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和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不良反应概述》等。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 顾军花
  • 顾军花(1969-),女,上海市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名中医、著名风湿病学专家陈湘君教授,得其心传,深谙名师临床用药经验。长期坚持工作于临床、教学、科研一线,擅长内科杂病的中西结合治疗,尤其对风湿免疫性疾病、代谢性关节病以及各种免疫失调性疾病的诊治有相当心得。  主要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及络病学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全国名中医工作室陈湘君工作室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名师研究室陈湘君研究室学术继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或科研工作情况:长期从事内科杂病及风湿病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教学工作。先后参加各类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中管局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其余均为局级课题,自2005年起主持局级课题4项。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完成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治的临床免疫机制研究及体外血清药理学研究、参与完成上海市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十年随访调查、参与完成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及部分相关动物实验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湿免疫病的中医治疗及中医传承。  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1.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总结陈湘君教授辨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2009-2011 第一负责人  2.酸甘生津方及其拆方对干燥综合征BAFF 表达的影响 上海市教委课题2009.1-2011.12 第一负责人  3.复方自身清颗粒剂治疗轻中度SLE 的新药研究 上海市卫生局课题2004.12 ~2006.12 第一负责人  4.陈湘君教授扶正法治疗风湿病经验总结上海市卫生局课题2005.1~2007.1 第一负责人  论文及专著:  自1996年以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著《中医内科常见病辨证思路与方法》、《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七年制中医专业用)及配套习题集等专业著作10余本。代表性论文、专著如下:  1. 顾军花 陈湘君运用扶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撷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42(3):16-17  2. 顾军花 陈湘君扶正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42(9)4-5  3. 陈湘君,顾军花. 复方“自身清”与西药联用治疗轻中活动度SLE22例临床研究 江苏中医药 2009;41(8):26-28  4. 顾军花,陈湘君 陈湘君教授辨治骨关节炎的经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17(11)1、顾军花,陈湘君,钟丽丹,等。自身清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评价,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1)  5. 陈湘君,顾军花,茅建春,等。酸甘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两种中医证型治疗作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 299-302  6. 顾军花,陈湘君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复方“自身清”对活动性SLE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19):48-49  7. 顾军花,陈湘君,苏励,中药干预对活动性SLE 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5-6  8. 顾军花,陈湘君, 陈湘君分期辨治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杂志,2005,46( 增刊):73-74  9. 顾军花,茅建春,陈晓云,等。 陈湘君治疗风湿病经验撷菁——扶正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时珍国医国药, 2007(7): 1794-1795  10. 顾军花,钟丽丹 自身清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评价 山东中医杂志 2008;27(11)  11. 《跟名师做临床》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出版 副主编  12.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9月出版 编委  13. 《龙华名医临证录-陈湘君学术经验撷英》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出版编写人员  14. 《薪火传承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年11月出版编写人员  15. 《中医内科学-案例版》 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出版 编写人员  16. 《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11月出版编写人员  17. 《名医薪传-上海市“全国第三批师承班”学术继承人论文精选》(编写人员) 2006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18. 《现代人自我保健1000问》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编写人员  19. 《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3月出版 编写人员  20.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七年制中医专业用)及配套习题集(编写人员) 2004年9月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21. 《中医内科常见病辨证思路与方法》(编委) 2003年3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2. 《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二版)(编写人员) 2003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获奖情况:曾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1年上海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1、“扶正法为主治疗轻中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第二完成者)。  1.“静脉应用大剂量黄芪为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五完成者)  2、“益气解毒法治疗多肌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200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六完成者)  3、“复方自身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研究”获200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二完成者)  4、“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获上海中医药大学2004年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完成者)  指导研究生情况:历年来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协助陈湘君教授指导中医内科学风湿病专业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6名。
  • 顾非
  • 顾非,男,1970年5月出生,汉族,浙江镇海人,群众,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病单元副主任医师、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推拿流派临床传承研究室负责人、曹仁发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从事脊柱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研究工作以中医传统“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以生物力学、康复功能评定等为主要手段,开展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性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以及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痛经、失眠等内妇科疾病的推拿手法治疗、临床疗效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有幸得到推拿界前辈陈忠良、陈力成、金义成等老先生的悉心指点。2009年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成立,师承上海市名中医、一指禅推拿流派名家曹仁发教授,并二次被评为年度优秀继承人。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当代医学》杂志编委。  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方向:脊柱病及内妇科疾病的推拿治疗、推拿流派传承。培养研究生情况:毕业1名,在学3名;协助指导研究生:毕业硕士6名博士2名,在学硕士2名博士1名。  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中医特异性手法治疗脊柱病“经筋”和“骨错缝”理论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部973计划”)、手法干预对促进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后恢复的作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膝骨关节炎分期标准及阶梯化治疗的临床研究(上海市科委)、推拿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上海市卫生局)等。主持二项上海市卫生局在研课题: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负责人)和斜扳法与旋腰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第二负责人)。  2011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跟名医做临床·曹仁发》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主要有《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软组织张力的影响》、《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响》、《等速测试表面肌电图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规范化与疗效量化标准的研究》、《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的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屈膝拔伸旋转法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等。
  • 龚雨萍
  • 龚雨萍,女,47岁,医学学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龙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民主促进会”支部主任。兼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中医中药防治胃肠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教委及科委课题10多项。  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清肠栓治疗溃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疏肝饮治疗腹泻型IBS临床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奖(胃祺饮阻断胃癌前后期中抗自由基作用的研究)等各类奖项。以第一作者和译著者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3部,其中副主编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 葛茂军
  • 葛茂军 男 ,1972年出生 山东长岛人,医学硕士,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批后备业务专家。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外科医师。先后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曾赴香港亚洲腹腔镜学会培训,德国微创外科培训中心DRK-Klementinauhaus医院进修。  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主要从事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微创外科技术的研究。负责上海市教委课题1项。参加上海市教委课题1项。主要研究内容有: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外敷在外科急腹症的治疗与研究,胆总管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技术的研究等。  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带教硕士研究生2名。
  • 胡国华
  • 胡国华(1952-),男,上海人,1980年毕业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1984年攻读天津中医学院硕士学位,导师哈荔田教授,1990年于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学习,师从朱南孙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妇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分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中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药膳协会理事、闸北区医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新世纪)妇科本科教材编委等。  主要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女性生殖道疾病的研究,尤擅长治疗慢性盆腔炎、痛经、产后病、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已培养硕士4名。  曾承担多项上海市卫生局局级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女性生殖道支原体中药药敏及耐药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单病种控制、抗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中药的临床前研究等。先后发表多项著作及论文,主编《新编袖珍中西医结合手册》、《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新编妇女大全良方》,参编《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妇科医籍辑要丛书——胎产分册》、《中医治疗疑难病秘要》、《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等。
  • 胡冬裴
  • 胡冬裴,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长期承担《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美容学》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国针班等教学工作,获上海中医药大学2004年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优秀奖(第一名)。先后承担20多项国家级、上海市教委、科委科研课题,曾获上海市卫生局科研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专著、国家级教材10余本,论文二十余篇。曾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音像制品奖”三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新闻出版总署)。主编的《中医病因病机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了《四季美容——健康美容新理念》、《〈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常见错误及对策》、《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解析》、《中国膏方学》等专著。指导硕士研究生6名。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理论研究,临证主攻中医内科、中医美容、中医妇科、亚健康调理等。擅长治疗青春痘、面部色素沉着、扁平疣、皮肤过敏等碍容性疾病;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小儿哮喘等疾病。尤以中医美容内外兼治为特长,倡导健康美容新理念。
  • 胡兵
  • 胡兵(1971-),男,肿瘤学博士、博士后,龙华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第十二届银蛇奖获得者。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校学习、工作,获中西医结合肿瘤硕士学位、肿瘤学博士学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中西医结合学报》审稿专家。  先后在肿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从事肿瘤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肿瘤生物学、肿瘤功能基因组、以及中药新药开发等领域研究工作,现致力于肿瘤生物学与中医药抗癌研究,临床长于中西医结合抗癌、抗转移及肿瘤康复治疗。主研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项目等项目多项,在研上海市中医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西部开发合作项目、“龙医学者、龙医团队” 项目等项目多项。  在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J Immunother、Anticancer Drug、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Oncol Rep、Exp Ther Med、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肿瘤、癌症、中西医结合学报、生命科学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4篇,PubMed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第一发明人2项。
  • 何裕民
  • 1、  何裕民,男,60岁,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兼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哲学协会(即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医体质学、心身医学、医学哲学、亚健康、临床肿瘤学等。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2、大学开始受教育经历  1975年-1978年 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历  1980年-1983年 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硕士学位,导师裘沛然  3、研究工作经历  1978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0年-1993年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寒体与热体的研究(参与人员)  1990年-1994年 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内燥与内湿的实验研究(参与人员)  1995年-1997年 负责上海市教育局课题:体质与气质特点的现象学研究  1998年-2000年 负责上海市教委“九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内科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1998年-2000年 负责上海市教委课题:瘤净片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  1999年-2000年 日本国科技厅、厚生厅重点项目:花粉症的防治研究(中方负责人)  2002年-2004年 总体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基因表达探究中医防治花粉症及纠正过敏体质的机理研究  2002年-2004年 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中医临床辨证方法研究”之重点子项“临床证型构成的系统研究”  2004年-2006年 负责上海市体育局课题:中药提取物优化小复方对运动能力影响作用研究  2006年-2011年 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亚健康状态的测量及诊断标准研究  4、科研成果  近五年的主要论著:  ⑴ 何裕民.中医临床心理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国家规划教材)  ⑵ 何裕民.从“心”治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⑶ 何裕民.论心身医学的“本质”[J].医学与哲学,2011,32(12):38-40.  ⑶ 何裕民.关于“好”的医学之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7):2-8.  ⑸ 贯剑,郑湘瑞,何裕民(通讯作者),周飞.扶正治标法对青少年花粉症患者相关  基因表达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2008,18(2):135-138.  ⑹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龚鹏.亚健康的范畴研究[J].医学与学,2008,9(1):2-4.  ⑺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张彩.从ICD-10分析“亚健康”[J].医学与哲学,2008,29(4):41-61.  ⑻ 贯剑,郑湘瑞,周飞,何裕民(通讯作者),侯风刚.扶正固本法对特应质青少年基因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4):49-51.  ⑼ 徐丽,夏结来,倪红梅,沈红艺,尹守乙,何裕民(通讯作者).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评估表条目的初步筛选[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1):29-34.  ⑽ 王立国,何裕民(通讯作者),倪红梅.“抑郁”医学含义历史变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8):37-39.  ⑾ 崔利宏,袁冬莹,倪红梅,徐丽,何裕民(通讯作者).过敏倾向与人口学资料的比较分析[J].河南中医,2010,0(7):665-666.  ⑿ 王立国,倪红梅,何裕民(通讯作者).亚健康中抑郁程度人群分布特点的对应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31(3):1-53.  ⒀ 程羽,李卫彬,袁萌,何裕民(通讯作者).亚健康、神经衰弱及抑郁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1219-1221.  ⒁ 李卫彬,程羽,袁萌,何裕民(通讯作者).慢性疲劳综合症与亚健康状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522-1524.  ⒂ 袁萌,王宁,袁冬莹,倪红梅,赵春妮,郑湘瑞,何裕民(通讯作者).不同婚姻状况对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535-1537.  ⒃ 王秀,何裕民(通讯作者).中国不同性别亚健康人群差异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5-16.  ⒄ 郭锐,杜平,陈先友,胡平,姚苹,罗明,高也陶,何裕民(通讯作者).老年男性尘肺患者的五脏相音检测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3):41-43.  ⒅ 何裕民.医学应该走向生态—关于医学模式的再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32(9):11-14.  ⒆ 何裕民.“和谐,医学之道的核心”[A].《和文化论》首届和文化高端论坛论文集[C].青岛,2008.  ⒇ 何裕民.重要的是“土壤”,而不是“雨水”——关于整合思维与象思维[J].医学与哲学,2010,12:31(12):8-9,28.  (21)何裕民.爱上中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2) 何裕民.医学的哲学审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23) 何裕民.发现中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 何燕
  • (1) 基本情况  何燕,女,1955.年11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龙华医院临床药物研究心血管专业主任,中青年名中医。  (2) 主要学术兼职  上海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高血压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  (3) 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  (4) 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在研课题5项,第一负责人3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舒心饮经α7-nAChR介导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2012-2015年,第一负责人  2、上海市科委项目 “舒心饮干预烟碱和胰岛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2011-2014年,第一负责人  3、上海市卫生局课题“舒心祛风汤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作用研究” 2010-2013年  4、上海市卫生局课题“舒心祛风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机制研究”2012-2014年,第二负责人  (5) 论文及专著  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3部  主要论文有:舒心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舒心饮对急性心肌缺血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益心舒胶囊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舒心饮预防动脉硬化的的实验研究;舒心饮与血府逐瘀汤对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等  (6) 获奖情况  1、“益气养阴系列方防治中医心病的开发与应用”,获2007年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第1完成人,。  2、“益气养阴法在治疗冠心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获200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1完成人。  3、“益气养阴方舒心饮在治疗冠心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获2008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1完成人。  (7) 指导研究生情况  已招收研究生14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0名,协助培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1名。
  • 何新慧
  • 何新慧,女(1952.10),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伤寒论教研室主任。198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与临床25年。自1996年以来,招收硕士研究生11人,已毕业5人;招收博士研究生9人,已毕业2人。  主编研究生教材《伤寒经纬》,主编《伤寒论学习记忆手册》,历任本科、七年制《伤寒论》教材副主编7部。曾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市教育局、卫生局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在研局级以上课题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诊断客观化和中医古代医案文献的数据挖掘。提出了中医腹诊的主要诊察项目,操作方法,诊断标准及辨证意义,研制的腹力测定仪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0217414.6)。研制成功“中医医案检索统计系统”,制定了中医古籍(医案)主题词检索词表,运用计算机技术,达到较全面、准确、迅速、方便地查询和了解古代医案中的辨证论治方法、特色和规律。对仲景和法研究,提出仲景和法的内涵,八法中和法的概念、组方原则、适用证候和用药规律。主持研制的“《伤寒论》方证辨治操练系统”课件,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被评为校精品课程。在中医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中医临床研究及诊治方面的论文40余篇。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1-%u0035%u0030%u0038%u0030%u0039%u0036%u0034%u0034
相关推荐
贵州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