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上海大学

[切换城市]
上海站> 上海教育>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

英文名: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JTU) 简称:“交通大学”,“交大”,“上海交大” 所在地:上海 院校代码:10248 类型:综合类

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自主招生九校联盟国防生
  •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招生计划(含医学院)2020-01-09
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思源计划”招生简章2020-05-1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0〕1号)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将为勤奋上进的农村学子提供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承担一流大学的社会责任,践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之校训。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实施高校专项“思源计划”,特制定本简章。 一、选拔对象 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 1. 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 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 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注:具体实施区域及报名资格由有关省(区、市)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确定。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我校2020年“思源计划”安排招生计划不低于教育部核定的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及专业分布以各省级招办公布为准。 三、申请程序与选拔模式 1. 网上报名 请于2020年5月25日前登录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http://gaokao.chsi.com.cn/gxzxbm),进行网上注册、报名。请按要求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后打印申请表,将申请表按要求签字,加盖所在中学公章后扫描或拍照上传。本次报名无需邮寄申请材料,请确保上传的各项材料清晰可读,上传的申请表应为原件,申请表上的条形码应为最终提交版本,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初中及初中以前的材料不必提供。 2. 初审 6月20日前,对于按照要求提交有效申请材料的考生,有关省(区、市)将对考生的高校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进行审核。 3. 复审 对经有关省(区、市)确认具有高校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的考生,我校将进行复审。考生类型应为农村应届或农村往届。如为城镇应届或城镇往届,须省级考试机构出具证明材料,否则不予通过。审核结果预计于2020年6月底前在报名系统内公布,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审核结果生效。 4. 招生计划 我校校本部及医学院综合考虑各省(区、市)审核通过人数、往年报考情况以及生源在校学习情况等因素编制高校专项分省计划。 5. 录取 请通过审核的考生参加高考,并在高考志愿中高校专项计划的相应批次一志愿报考我校校本部或医学院。我校将依据招生计划数及高考成绩对考生进行排序录取。理科考生的高考成绩需达到当地同科类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上70分(含),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的高考成绩需达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上70分(含),高考总分非750分的省份按比例折算。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 参照该省(区、市)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如生源不足,本计划不再征求志愿或降分录取。在录取时我校将根据各省生源情况,适当调整招生计划。 注:江苏“思源计划”考生的两门选测科目等级需达到1A1B。 四、学生资助体系 我校构建了“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奖助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助学贷款为重要渠道,以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为辅助措施”的全方位帮困助学体系,切实履行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详细信息可见我校学生事务中心网站(http://affairs.sjtu.edu.cn/)。 五、特别说明 1. 考生须承诺提交的所有材料客观、真实。如有虚假内容,将取消今年高校专项计划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照相关规定取消今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视情节轻重暂停1-3年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 2. 我校“思源计划”的专业录取,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相关的规定及要求。 3. 未尽事宜,按照《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招生实施细则》执行。 六、监督机制 本次高校专项“思源计划”选拔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方案、实施办法和最终录取结果均须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学校招生监察小组全程参与,在报名、审核、考核等多个环节充分引入监督监察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我校监察部门监督举报电话021-34206217。 七、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新行政B楼333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0000 传真:021-34207255 招生网站:http://admissions.sjtu.edu.cn 电子邮箱:zsb@sjtu.edu.cn 八、本简章解释权属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2020年5月 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在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简章2020-06-1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校2020年在上海市继续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工作。 一、选拔对象 综合素质优秀、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并具有上海市2020年度秋季高考报名资格的考生。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与医学院的综合评价批次专业组类别、专业组内包含专业及选考科目要求见附件1。各专业计划数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三、申请程序与选拔模式 1.报名 请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点击进入)进行网上注册、报名,按要求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后打印申请表,请将申请表按要求签字,加盖所在中学公章后扫描或拍照上传。本次报名无需邮寄申请材料,请确保上传的各项材料清晰可读,上传的申请表应为原件,申请表上的条形码应为最终提交版本。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初中及初中以前的材料不必提供。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6月10日——6月25日下午17:00。 2.初审 对于按照报名要求提交有效报名资料的考生,我校将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初审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两档。初审结果预计于2020年6月28日-29日在报名系统中公布。 3.志愿填报 高考出分后,初审通过的考生须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内,在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批次填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相应专业组志愿(具体填报方式以上海教育考试院规定为准)。 4.面试 对于初审通过的考生,依据高考投档成绩、填报志愿,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1.5比例分别确定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招生专业组的入围面试考生名单(末位高考同分考生都予以投档)。面试预计于8月3-4日进行,具体面试资格、面试时间、地点可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中查询。 四、录取办法 1.高考投档成绩不得低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划定的“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 2.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综合成绩的组成为:高考投档成绩占85%,面试成绩占15%。 3.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再依次以高考投档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面试成绩排序录取。 4.交大密西根学院、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预防医学仅录取有志愿的考生。 5.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需符合上海市相关要求。 预录取名单由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经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审核,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正式予以录取。 五、特别说明 1.上海市将统一向我校提供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及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 2.我校将依据《上海交通大学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初审,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呈现给面试专家作为面试评分中重要的参考依据。 3.考生须承诺提交的所有材料客观、真实。如有虚假内容,将取消今年综合评价的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由考试院依照相关规定取消今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视情节轻重暂停1-3年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已经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 4.高考体检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取消录取资格或调整至适合专业。 六、监督机制 本次在上海市“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方案、实施办法和最终录取结果均须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学校招生监察小组全程参与,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我校监察部门监督举报电话021-34206217。 七、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新行政B楼333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0000 传真:021-34207255 邮箱:zsb@sjtu.edu.cn 招生网站:http://admissions.sjtu.edu.cn 八、本简章解释权属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2020年6月附件1: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在上海市综合评价批次专业组及科目要求.docx 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咨询方式2021-01-20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科学学院咨询电话:021-54740289咨询时间:工作日15:00 - 17:00物理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咨询电话:021-54745648 (赵老师)咨询时间:工作日15:00 - 17:00化学:化学化工学院咨询电话:021-34201273 (魏老师)咨询时间:工作日14:00 - 16:00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咨询电话:021-34204770 (林老师)咨询时间:工作日9:00 - 11:00生物医学科学:医学院咨询电话:021-63846590-776291咨询时间:工作日9:00 - 11:00工程力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咨询电话:021-34206496 或 021-34204472咨询时间:工作日14:00 - 16:00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2021-01-20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加剧,数学对主要科技行业和国防科研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体现了该国科技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数学大国到数学强国的快速变革之中,不少相关行业对高端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趋紧迫。针对这种状况,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教育部强基计划专业,计划培养优秀的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和具有扎实数理基础的交叉学科人才,为服务国家科技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海交通大学于1928年成立数学系,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培养了以吴文俊先生、胡和生院士、凌文院士和龚升教授等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毕业生。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与第一次会议于193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1978年重新组建应用数学系,2001年恢复为数学系,2015年成立数学科学学院。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学学科入选教育部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档。数学学科在国际主流学科排名中,均进入世界百强,长期保持高水平学术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成立自然科学研究院,是学校的创新交叉平台,也是数学学科、特别是应用数学学科的重要支撑平台。2010年成立的致远学院是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学院的六个专业之一,每年培养近三十名数学人才。2014年,数学科学学院入选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01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办学国际化、布局科学化、研究前沿化、队伍年轻化、管理制度化”为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上强调通才教育,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建设本科班、吴文俊班、致远数学班和数学学院威斯康星班等实施多模式人才培养规划,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不仅能够培养受到严格训练的数学前沿专门人才,而且能够培养具有宽广交叉学科知识的学科领袖型人才。 2.师资队伍数学科学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引育并举。2010年,学院深化师资分类发展,积极推进长聘制度改革。2015年,学院成为学校师资队伍长聘体系改革试点院系之一。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8名,其中非华裔的外籍教师9人;长聘体系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57%,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2名、首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获得者2名、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得者3名、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8名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教师队伍中既有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也有多人获得美国数学会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荣誉称号等。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数学学科设有教学发展中心数学科学学院分中心,以及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方法和创新实践课程六个课程教研组。数学科学学院注重教学研究,多举措激励教师投身教学,在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教务处对在校生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中本专业教师多年来排名前列,如2015-2018年前五名占比超过半数,2017年包揽前三。近三年获得一项上海市教改项目、一项上海市重点本科课程,三项课程获得高校数学微课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作为主要参与方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含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数学学科已经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8门。数学科学学院设有科学工程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致远数学科学中心,多物理过程数学建模、分析与计算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2019年还成立了吴文俊数学中心。自然科学研究院作为学校交叉平台有15名数学背景的教师,其中大多数为在国际一流大学有多年学习工作经历的年轻人才,是国际数学界十分活跃的青年学者队伍。数学学科近五年来,各类科研项目资助率逐年上升,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在JAMS和Acta Math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41篇。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科生阶段培养目标: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人才;在应用数学和交叉学科领域具有突出的数学建模、科学计算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将数学素养灵活运用到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跨学科综合型人才。毕业生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积极的合作精神、卓越的领导能力、开阔的学术视野、坚定的理想信念、健全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博士生阶段培养目标:培养思想先进、品德优秀和训练有素的数学专业人才和具有坚实数学基础的应用交叉型人才。通过多年的博士生研究训练,使学生具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品位、国际视野和研究实力。毕业生具有独立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国家重大需求问题交叉合作研究能力,成为持续在科学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1.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详见学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培养方案部分。 2.本博衔接的办法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注重学生的数理基础,整合设计课程总体难度,在本科低年级开设“高阶性、创新型、挑战度”的荣誉课程,以及物理学基础课程。本科高年级,通过模块选修分别培养纯数学、应用数学和学科交叉人才。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专业方向选修包括数学板块和学科交叉板块,数学板块选修课程与博士阶段课程高度衔接。鼓励强基计划学生修读本博衔接课程和博士阶段课程。在获得本科学位的规定学分后,多余的学分允许带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强基计划学生经选拔通过后将直博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或数学科学学院吴文俊博士生计划;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并可获荣誉奖学金。博士培养包括学科前沿型和行业前沿型两种培养类型,分别培养创新突破和行业领军人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导师组,围绕国际学术前沿问题或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领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针对培养过程中的节点目标进行指导和考核。 3.其他激励机制为了进一步激励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数学科学学院除国家、上海市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各类奖助学金外,面向强基计划数学方向的同学,学院设立“吴文俊奖学金”和访学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生,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前往顶尖学术机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等就业和发展,为国家社会发展积极做出贡献。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实行弹性学制,采用“4+5”本博培养模式,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进入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经过本科阶段四年学习后进行考核升入博士阶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但本科阶段一般不超过六年。学生修完本专业本科阶段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考核合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博士培养期间应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等工作的基础上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申请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可授予本专业博士学位。四、培养方式 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培养。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学生学好基础课、适应大学生活、拓宽视野。由资深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进行生活和学术方向指导,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明确使命和担当,并着重突出个性化培养。本科生导师制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广泛接触学院和了解数学学科的机会,搭建第一课堂外传道解惑的桥梁。以学年为运行周期,每月由导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导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数学方向相关文献,为做科研项目打好基础。三院联动培养机制。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的发展依托数学科学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强大师资队伍。如何让最优秀的教师潜心致力于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学生的培养,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引领学生走上学术科研道路,这毫无疑问是强基计划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最重要的环节。数学科学学院以致远学院为支撑,深化“荣誉课程”的创建和评审,建立荣誉课程“Fellow”体系,推行和细化“导师制”,优化对教师参与强基学生培养的立体化激励模式,让数学科学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聚集的一批在国际学术前沿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优秀活跃的年轻教师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学生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深化国际顶尖高校双向合作。邀请海内外名师来访授课讲座,为学子创造与大师交流的机会,提升大师引领作用。深化与世界顶尖高校的合作,在稳定持续合作基础之上,强调深度合作和双向合作构建,促进国际顶尖院校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深化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加强创新性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推行本科生与博士课程高度衔接。数学科学学院建设数学实验中心,设立学生学习中心和学生创新中心,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创新中心数学科学学院分中心的作用,加强学生创新实践的培养。实行数学基础课分层改革,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训练。就业引导。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旨在培养顶尖的数学人才和具有扎实数理基础的交叉学科人才,鼓励学生投身学术道路,并引导学生进入重点行业领域方向进行就业和博士研究。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基础课程、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个性化教育课程和特色课程。 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即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实践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含思想政治类课程、英语、体育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模块,学生每个模块至少选择一门课程;通识教育实践课2学分。 2. 专业教育基础课程。专业教育基础课程是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数学分析(荣誉)、高等代数(荣誉)、数值分析与程序设计、复分析、概率论、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抽象代数、实分析与傅立叶分析、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等数学基础课程,以及物理学引论等物理基础课程。 3. 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主要分两大板块、十一个模块。其中两大板块指数学类课程板块和学科交叉类课程板块。数学类课程中包括五个模块:代数、几何、分析、计算和随机;学科交叉类板块中包括六个模块:高端芯片、核心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信息安全。博士阶段从事工科专业的学生至少修读数学类和交叉类各一个模块,并鼓励学生辅修相关专业课程以获得辅修学位。 4.实践教育课程和个性化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由实验课程、军事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组成。个性化教育课程是学生可任意选修的课程。学分来源为除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个课程模块要求的必修和选修学分之外的所有课程的学分。 5. 特色课程。专业研讨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专业特色课程。高年级学生需必修专业研讨课。六、本培养方案解释权属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咨询电话:021-54740289 咨询时间:工作日15:00 - 17:00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2021-01-20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上海交通大学于1906年创办物理实验室,1928年建立物理系,1978年恢复应用物理系,2001年改名为物理系,2013年更名为物理与天文系,2017年成立物理与天文学院。物理学科自创办以来,名师荟萃,秉承“格物致知、求真务实”的传统,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和社会精英。物理与天文学院科研和教学实力雄厚。学院从事的研究方向覆盖物理学、天文学、光学工程和核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一级学科,是国内高校物理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的院系之一,也是全国高校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四个物理院系之一。近年来,学院在Nature、Science等一流期刊上发表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要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导“极深地下暗物质探测PandaX”等国际合作大型科学实验项目。在世界重要学科排行榜中,物理学科QS排名全球第48名,US News、ARWU均进入全球前100名。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2019年物理学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师资队伍物理与天文学院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49人,有院士、国家“万人”、杰青等42人,国家“优青”、“拔尖”等38人。这些高层次人才大都直接参与本科生课堂教学并指导本科生科研实践,在师资的质和量两方面保证了物理学“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在理科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杰院士领衔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致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另外,物理与天文学院承担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物理与天文学院拥有一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三个科技部创新团队以及三个教育部创新团队。这些科研和教学平台为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物理与天文学院对本科生开放的科研实践基地包括“IFSA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粒子物理和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李政道研究所”科研平台。学院在交叉科学研究所、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光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天文系等单位的科研工作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理工农医文各学科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上海交通大学享誉海内外的声誉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理工农医文齐全的学科背景,特别是强大的工科背景,对于培养矢志于从事物理学研究且具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的高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与物理学科关系密切,将成为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学生的重要科研实践平台。物理与天文学院负责全校基础物理学教学,建立了优质的教学基地:教育部首批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教学基地促进了理工融合和新工科建设,为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提供了支撑。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关键领域,重大原创性成果、顶尖人才和团队仍显不足。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尤其是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起到重要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1.培养目标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选拔矢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且物理学科顶尖的学生,突出物理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数理基础扎实并具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1)具备物理直觉,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自然,能用语言、图形和数学方法构建模型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解决问题;(2)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以及很强的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能对问题进行总体把握和归纳,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和设计能力;(3)对物理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有一定了解,对高技术领域特别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涉及到的基本问题、难点问题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4)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5)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6)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详见学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培养方案部分。 3.本博衔接的办法对于物理学(强基计划)的优秀学生,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等方面将按规定优先安排。在本科阶段着重培养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本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本科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物理学科深造,也鼓励学生博士生阶段进入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学科领域。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提前修读不同层次研究生课程,符合研究生培养要求的课程学分可记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数理基础扎实并具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有较强的交流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学生树立以科学研究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职业生涯的理想。本专业学生修满学分,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合格,将准予毕业并授予物理学学士学位。鼓励学生选修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对应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相关的专业类课程。修满相应学分,按照《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辅修专业修读管理办法》的规定,可在授予物理学学士学位的同时,授予相应的辅修工学学位。经选拔通过的学生可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学生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修满博士阶段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授予博士学位。四、培养方式本专业采用“4+5”本博培养模式:完成4年本科生学业后,经选拔通过可直博就读5年博士生,在4年本科阶段依托物理与天文学院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夯实学生基础,为后5年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培养特色包括: (1)学分制专业培养全程实行学分制,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即可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 (2)小班化教学对于专业培养计划内的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特别是跨专业选修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对应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相关的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小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讨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3)导师制专业培养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导师制。构建高水平的学业导师和科研导师队伍,让参与或从事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科研工作的教师加入导师队伍。通过师生间“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构建“交叉、融合、开放、创新”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4)科教协同举措依托学院雄厚的科研和教学实力以及齐全的物理学科专业门类,通过本科四年循序渐进式的研讨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学术自信,让学生逐步主动地发现自己的科学研究兴趣;鼓励学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和“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与物理学紧密相关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 (5)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了促使学生主动表达科学思想,参与科学问题讨论,提高学生在科学技术前沿开展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科教单位进行科研实习和毕业设计,资助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与学术竞赛、短期出国访问等活动。 (6)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机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学院各研究单位从事的科研工作很多与国防重大攻关项目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鼓励学生进入这些科研团队进行科研实践,有利于同学们结合实际学习科学知识,迅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能力。 (7)其他激励机制为了进一步激励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夯实基础学科素养,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学院在国家、上海市以及学校的各类奖助学金基础上,构建了完备的院级奖助学金激励体系,设立了包括蔡建华奖学金、飞跃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多项奖助学金计划,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出色成绩的本科生。学院还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本科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赴海内外一流高校或研究机构参加游学研学、科研实践等。五、课程设置根据物理学科的教学和认知规律,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的全部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或跨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或论文以及任选课程。课程按照教学形式分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各类实践和研究体验式课程。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有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及数值计算与程序设计等)、普通物理系列课程(含实验)、科学研究导论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分析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专业物理实验、计算物理、数学物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统计、固体物理和科学研究实践等。完成上述专业类必修课程后,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学生可以选择物理学类专业课程,课程设置6个方向的模块化课程: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方向、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方向、凝聚态物理方向、原子分子光科学方向、天体物理方向和应用物理学方向(其中部分课程为本硕博衔接课程)。学生也可跨专业选修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相关的专业类课程。学生作为专业类课程在一个领域修满20学分,满足《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辅修专业修读管理办法》的要求,在授予物理学学士学位的同时,可授予相应的辅修工学学位。学生跨专业选修的领域和课程包括:(1)集成芯片领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数字集成电路、半导体物理;(2)智能科技领域:信号与系统、模式识别、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机器学习;(3)新材料领域: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热力学、材料物理、材料力学、材料加工原理;(4)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设计与制造;(5)信息安全领域:信号与系统、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论、网络信息安全。六、本培养方案解释权属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咨询电话:021-54745648 (赵老师)咨询时间:工作日15:00 - 17:00详情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2021-01-20
一、基本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学科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交通大学化学系。先后经历了院系调整、学校西迁,1979年恢复设立应用化学系,1997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化学学科一直秉承上海交通大学“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了以国家最高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稀土之父”徐光宪为代表的二十多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学术英才。近十几年来上海交大化学学科得到高速发展:从2006年QS全球第632位发展到2020年的前50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获得教育部立项建设支持。化学学科在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国家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学科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等一大批重大/重点科研任务。拥有教育部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电气绝缘与热老化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手性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一个教育部创新群体。与交大材料学院或企业共同建设“金属基材料复合材料”、“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发展战略关键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优越的硬件支撑环境和稳定的课题来源。从2013年开始,以致远学院为支撑,化学化工学院整合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初步建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学科现由6位院士、11名杰青和25人次四青人才等组成了百余人的师资队伍,其中95%以上具有博士学历,90%以上具有海外学历或研修经历。近年来获评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大学化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和《实验化学》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有机化学》获批上海市精品在线课程;基础化学实验中心被评为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学院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化学专业以交大强大的工科为背景,通过特色课程设置实现理工融合,构建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依托,科研教学互融互促,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远化学荣誉人才培养体系和自然科学试验班为平台,培育未来的学术大师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对学生进行宽口径、多层次、精英化培养,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化学(强基计划)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使命,面向化学化工学科重大基础创新和能源、材料、环境、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重大科研任务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以学科发展前沿的学术领军人才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验技能、培育家国情怀、开拓全球视野,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投身基础研究前沿、国家重点行业发展和建设的卓越创新人才。本科阶段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培养理念,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及工程应用能力;(2)具备化学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及解决能源、材料、环境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化学反应与工艺的能力;(3)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4)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竞争力和终身学习能力;(5)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6)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博士阶段以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坚定的科学信念、坚忍不拔的科学意志、敏锐的科学触角、广阔国际视野并且具有高学术水平的一流人才为宗旨。通过交叉学科、海外联培等多元化培养模式,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现状、发展动态和学术研究前沿,能独立开展创新研究,具备物理-生物-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复合能力为目标,培养未来学术大师和国家重点行业领军人才。 1. 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办法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化学(强基计划)专业实行阶段性考核和分流补入机制。详见学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培养方案部分。 2. 本博衔接的办法实行“4+5”本博培养模式。采取学分制管理,统筹本科和博士阶段培养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提前修读博士课程,达到要求的纳入博士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前沿课题研究,本科毕业经选拔通过后可直博进入相关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对选择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基础科学研究的学生给予直升名额的倾斜,并在博士阶段给予国际交流、科研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博士阶段参照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直博生培养模式管理;学生达到各阶段的学分和学位论文要求后,可获得相应学位。 3.其他激励机制除国家、上海市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各类奖助学金外,化学化工学院面向化学(强基计划)专业学生设立“海外游学院长奖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在读期间前往世界知名高校或学术机构科研见习;设立“霞光奖学金”,鼓励强基计划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前往国际顶尖学术机构以及国防军工、重点行业、基层单位等就业引导方向就业。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本科阶段:化学(强基计划)专业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且通过答辩,准予毕业;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授予本科学士学位的规定》的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博士阶段: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遵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如有涉嫌违反学术道德的情况,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相应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采取国际评审的方式,具体组织方式参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生学位论文国际评审与答辩的规程执行。四、培养方式 1. 采取小班化、精英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两个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一支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一支以讲授专业课程和指导科研工作为主的导师团队。以TBL(项目导向式教学)为专业课的主要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课程实行双教师授课制,主讲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助教老师负责收集整理文献,组织学生阅读与讨论,真正解决学生的学而不知何用的困惑。 2. 实行学术导师制以院士、杰青、优青等专家学者和国家重要行业菁英作为个人学术导师,以导师的从业经历和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担当意识、学术志趣和科学精神。同时,组建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学会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在内的国际导师团,为学生开设讲座,讲授暑期课程或接受学生进行短期访问科研实习。 3. 理工融合、跨界培养尊重学生个人发展意愿和能力水平,在高年级设置化学、化工、能源、集成芯片等方向的本博衔接课程,支持和鼓励学生选择工科优势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学习,参与相关团队的课题研究,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培养。 4. 双向国际交流,开拓国际化视野与世界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协同应变能力。与密歇根大学、莫纳什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并积极与世界一流大学及顶尖科研院所建立学分互认、科研实习、师资选聘等多层次的合作关系。 5. 以项目为导向,提升创造能力充分利用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基地,向强基计划学生开设专业课题,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依托知名行业单位,建立健全国家战略行业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系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6. 重视价值引领和就业引导将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由思政教师、学术导师和行业菁英组成的多层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团队,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追求和服务国家战略行业意识,引导学生从事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或服务国家重点行业建设。五、课程设置 1.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公共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数理通识必修课程。其中数理通识必修课程注重数理与信息科学基础,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现代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要求,主要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物理学引论》等,均为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包含《无机化学》、《无机合成》、《配位化学》;有机化学体系包含《有机化学》(1和2)、《有机合成》;物理化学体系包含《物理化学》(1和2)、《结构化学》(1和2);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包含《分析化学》(1和2)以及《现代分析方法》。同时,设置《化学前沿》和《学子论坛》等高阶课程,结合科学前沿成果,拓宽理论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强化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经典化学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的设置。通过专业实验(实践)和各类科研实习项目,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3.个性化课程理工融合、扩大交叉。通过化工原理、电子电工以及机械制图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方式;鼓励并引导学生跨专业选修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能源、环境、集成芯片等,为未来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深造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选修的领域和课程包括:化学方向: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物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固体化学等;材料方向:材料科学基础(1)、材料科学基础(2)、材料物理等;化工方向:反应工程原理、化工过程控制、化工热力学、电化学原理等;能源方向:清洁能源、传热传质学、能源材料化学、能源化工等;环境方向: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工程、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工程等;集成芯片方向: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数字集成电路、半导体物理。六、本培养方案解释权属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咨询电话:021-34201273 (魏老师) 咨询时间:工作日14:00 - 16:00详情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1-%u0035%u0034%u0037%u0034%u0030%u0030%u0030%u0030
相关推荐
石家庄职工大学招生简章 上海金融学院招生简章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招生简章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招生简章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简章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招生简章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